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简介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是一个年轻而充满朝气的二级学院。其前身是1999年开始筹建的经济系;2002年,学校在经济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师资,成立了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

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17人,讲师18人;博士41人(含在读博士生8人);博士生导师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批第一、第二层次人选1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对象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对象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5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第三层次人选14人;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2人;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择优资助人员1人;浙江省“教育厅青年教师资助计划”1人;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1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5人、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2人。

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设有3个本科专业(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国民经济管理),含5个专业方向(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国民经济管理)。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产业经济学),2门省级精品课程(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8门校级精品课程(产业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博弈论、中外经济史);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经济学),1个省级重点专业(经济学),1个校级重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院拥有两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点(应用经济学、理论经济学),7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点(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经济史、政治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学);拥有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1个浙江省属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应用经济学),1个浙江省首批重点创新团队(管制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产业发展与财政金融政策研究创业团队),5个校级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史、国际贸易学、数量经济学);拥有1个省部共建研究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公共事业管制政策研究所),6个校级研究所(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研究所、企业发展与战略研究所、产业经济与政府管制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所、开放经济与自主创新研究所、转型与制度经济研究所)。初步实现了在学科、学位点、专业建设上的跨越式发展。

学院研究优势明显,成果丰硕。

学院初步形成了管制经济、转型经济、集群经济、民营经济以及都市圈经济发展等优势研究领域。在产业经济学领域,垄断性产业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应用方面的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反垄断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反垄断政策设计等方面拥有重要学术影响,学科带头人王俊豪教授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批第一、二层次人选,曾先后荣获第十届孙冶方经济学奖(2003);第三届薛暮桥价格奖(2004);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2009);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9)以及其他一系列省级奖项。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体制转型方面的研究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以周冰教授、卢新波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转型经济学研究的学术群体之一,为创建转型经济学的中国学派做了基础性的工作;而以谢作诗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则在交易费用经济学的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拓展工作。在经济史领域,近代中国传统经济转型研究、浙江民营经济演进历程研究等方面在国内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经济史学科带头人王翔教授作为主要成员荣获第九届孙冶方经济学奖。在区域经济学领域,以张国平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城市经营与管制、区域现代化与都市区发展等方面形成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学院学术研究成果显著。主持国家社科(含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项目30余项,主持教育部、国家建设部、省社科规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等国家权威刊物累计发表论文30余篇,在《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国际贸易问题》和《学术月刊》等国家一级刊物上发表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孙冶方经济学奖、教育部人文社科成果奖等国家级奖项4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项20余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奖等厅局级奖励30余项。

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为宗旨,在狠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院在读全日制本科生1300余人,研究生170余人。率先从大二开始实行综合导师制,建立起教师与学生间“一对一”、“一对多”的制度化指导机制。以系列讲座“学术沙龙”为平台,邀请省内外知名高校的专家学者做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现有校星级学生社团--经济学会、国际贸易学会、创业者协会、邓读会,并拥有学生刊物《经济学人》和《国贸纵横》;在杭州、温州、德清、义乌等地建有10余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院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和学生就业率长期位列省高校前茅;学生多次获得全国“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高等数学竞赛、大学生数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奖项。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多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其中在《学术月刊》、《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10余篇研究生独立撰写的或研究生与导师合作撰写的学术论文入选中国经济学年会和香港经济学双年会。